关于CAPS

快速报名

2023 零部件跨国公司向“东”而行

2023年渐近尾声,对于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来说,这一年并不轻松。一方面,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它们需要努力维持现有业务和现金流;另一方面,面对汽车产业的快速变革,为了在激烈的竞争和未来的比拼中“不掉队”,它们需要主动出击,推进转型。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领域拥有一定领先优势的中国市场,成为这些零部件跨国公司押注未来的重要阵地。
  转型,活下去
  2023年,转型依然是汽车行业逃不开的话题,从奥托立夫到大陆集团,从博世到采埃孚,一众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纷纷“瘦身”过冬,同时调整业务及架构,以适应技术和需求的不断变化。
  汽车产业转型背后,大量传统业务岗位面临威胁。近日,采埃孚传出消息,将于2024年底关闭德国盖尔森基兴工厂,届时约200个生产岗位会消失。据悉,该工厂主要生产汽车转向系统和电缆套件。与此同时,博世对外证实,计划2025年底前裁减两家德国变速器工厂最多1500个工作岗位,涉及研发、行政和销售等。大陆集团前不久也宣布,计划削减汽车部门的工作岗位,裁员数千人,其德国吉夫霍恩工厂将于2027年底前结束运营。奥托立夫从2023年到2025年,拟在全球范围内裁员约8000人,关闭欧洲的数家工厂。
  通过裁员降本的同时,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们也在积极调整业务架构,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例如,电装不断剥离内燃机相关零部件业务,继向爱三工业打包出售燃油泵业务后,又将内燃机相关陶瓷制品中的火花塞和氧传感器业务卖给了日本特殊陶业。
  事实上,在不少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内部,内燃机业务的权重不断下降。
  “采埃孚集团目前正在加速转型。2015年,我们60%的业务依赖于传统燃油车。到去年底,这个比例已下降至27%。”采埃孚首席执行官柯皓哲在2023年慕尼黑车展上表示。
  一边是传统业务板块的“减速刹车”,一边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大踩油门”。博世此前官宣,将对其最大营收支柱“汽车与智能交通”部门进行重组,自2024年1月1日起更名为“智能交通”,重点布局电驱动、汽车电子、智能驾驶等业务。大陆集团也对其连续数年亏损的汽车部门动了“大手术”,除裁员外,还将6大业务领域精简为5个,其中的用户体验事业群将效仿纬湃科技“单飞”,后续可能出售、合资或上市。
  为强化在汽车电动化领域的能力,收购也成为手段之一。舍弗勒“盯”上了表现颇为亮眼的纬湃科技,发出公开收购要约,目前基本上确定将后者收入囊中。
  另外,在变革大势下,数十年来通过交叉持股形成固定“小集体”的日本汽车行业正在寻求“松绑”。
  近期,丰田汽车、丰田自动织机、爱信敲定出售各自持有的部分电装股份;电装则出售其持有的日野汽车、丰田合成、爱知制钢、东海理化股份,并减持丰田自动织机和爱信股份。通过减少交叉持股,可以赋予各厂商更大的经营独立性,同时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筹集资金。
  中国,再加码
  由于中国车市竞争加剧、欧美电动汽车需求放缓,以及供应链和高利率等问题,2023年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普遍承压,同时也面临业务转型带来的阵痛。不过,中国毕竟是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且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2023年中国新车销量有望突破3000万辆的“天花板”。再加上,电动化、智能化是汽车行业转型的两大方向,而中国市场在这两方面都走得较为靠前,蕴藏无限商机。
  于是,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不断加码中国市场,它们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本土化,以更好地适应新的需求。以采埃孚为例,其积极在华投建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争取电驱动大单。2023年7月,采埃孚宣布追加投资1.5亿欧元,在武汉建设汽车安全气囊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8月,采埃孚广州技术中心开业,采埃孚广州电子工厂开建。前不久,德国《经济周刊》报道称,采埃孚有意扩大在中国的销售额。采埃孚董事斯蒂芬·冯·舒克曼表示,到2030年,该公司希望在华营收占其总营收的比例,从去年的约18%上升到30%左右。“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机遇主要聚焦在电驱动、智能底盘和自动驾驶领域。”舒克曼近期在接受中国媒体记者采访时说道。
  其他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也加紧在华投建新项目,其中包括新建工厂、扩建生产线、设立研发中心等。例如,博世在苏州投资约10亿欧元,打造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主要服务中国市场;纬湃科技长春全新研发中心投入使用;舍弗勒太仓制造基地新能源二期工厂在苏州启用,大中华区总部新研发大楼在上海安亭启用;安波福连接器系统新工厂项目落户湖北武汉;佛瑞亚集团旗下的佛吉亚在江西丰城新建的歌乐汽车电子超级工厂启用;此外,大陆集团中国区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落地长沙,常州工厂启动三期扩建项目,曲阜工厂启动二期项目。
  可以看出,多数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空前高涨,同时也有意在中国市场向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转型中获益,寻求增长新机遇。
  牵手,共前行
  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领域,随着更多中国零部件企业和科技公司崛起,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正加强与之合作。
  汽车智能化方面,以地平线为例,其陆续与大陆集团、博世、采埃孚、安波福等达成合作。其中,安波福基于地平线征程2芯片打造的ADAS解决方案已获得某头部中国品牌的项目定点,预计2024年一季度正式量产;采埃孚将基于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开发中国版“采睿星”高性能计算平台;大陆集团也与地平线深化合作,双方投资成立的合资公司大陆芯智驾将基于地平线下一代高性能芯片,打造行泊一体域控3.0产品。此外,地平线的征程6芯片将于2024年4月发布,而博世是其量产意向合作伙伴之一。
  汽车电动化方面,舍弗勒与智加科技签订了量产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先进转向系统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推动重卡自动驾驶的技术应用和创新发展。法雷奥与新劲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新一代电子智能制冷阀门,并与法雷奥的热泵产品相匹配,以应对汽车市场日益增长的电动化需求。
  除了零部件企业及科技公司外,一些整车企业也得到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的青睐。例如,博世中国与庆铃汽车成立了合资公司——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和销售燃料电池解决方案。毕竟,中国是燃料电池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重要市场。另外,佛吉亚与零跑汽车合资成立了零部件公司,加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发与生产。采埃孚也与零跑汽车达成合作,共同开发乘用车智能底盘产品。
  另外,随着中国车企加速“出海”,不少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也希望从中分“一杯羹”。近日,麦格纳斯太尔中国区高级销售总监、麦格纳卫蓝总经理冯树岭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麦格纳有能力也有强烈的意愿,与中国车企一起拓展海外市场。”据了解,麦格纳所能提供的服务包括:当地代工生产、供应链配套、车辆认证服务等。

上一篇:丰田全资子公司大发汽车因造假暂停生产

下一篇:购置税政策收紧 新能源汽车加速市场化驱动